娱乐休闲
朝鲜族民俗风情之体育与游戏
(一)民俗体育

摔跤:朝鲜族的摔跤运动在古代称作角力、高丽技、撩跤,民间摔跤比赛多在端午节、秋夕等节日举行。一般分为少儿级和成年级,在特定的摔跤场举行。摔跤时两个人均在腰部和右大腿上套一个用宽布带绑结而成的套儿,称作腰带和腿带。两名摔跤手的腰带和腿带的颜色各不相同,一般为一红一绿。进入赛场后,面对面地紧帖着身子跪下右腿弯腰,左手抓住对方的腰带,右手抓住对方的腿带。裁判员猛然把哨子吹响,即为摔跤开始。摔跤人手脚并用,各使招数,谁先把对方摔倒或者使对方的膝部、肘部、肩膀、头部着地,谁就取胜。如此摔三次,胜两次者算作获得最后胜利。按照传统习俗,如果在运动大会上获得摔跤冠军,奖励一头牤牛。牛腰上系一条红布带,头戴大红花,由摔跤手骑着牛或者牵着牛绕场走一圈。

秋千:又称“半仙之戏”,是朝鲜族妇女们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和游戏之一。在端午节这天,不论城乡,青年男女们普遍荡秋千,其景象十分热闹。过去在乡间荡秋千时,往往把秋千绳拴在粗壮的树枝上,但是正规比赛时要竖立秋千架,高度10—12米,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,上端2米、底部3.5米,两根秋千绳分别拴在秋千架上端两根平行的横杆上,绳子下端绑结脚登,距地面80厘米。距脚登130厘米高处的秋千绳上,各拴一个用以系手碗的安全绳套。比赛前秋千架前竖立铃铛架,两根木杆上端拉一根拴有铃铛的绳子,距地面10米,这根绳子可以随时升降。比赛时,选手站在脚登上,两只手分别伸入安全绳套之后抓住绳子。开始荡时,由一人站在脚登后面,两手抓住脚登把选手向前推送几步。此时选手用双腿一伸一屈地向高处悠荡,荡到一定的高度时,开始用脚或身子撞响铃铛,以撞响的次数多者为胜。另有一种比赛方法是,只比荡的高度,不计铃声多寡,谁荡得高谁获胜。2006年朝鲜族秋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跳板:是朝鲜族女性中特有的健身运动和游戏,对其起源有两种说法。一种说法是一个女子为了能看到被监禁的丈夫,发明了跳板;另一种说法是被禁固在深宅大院的妇女们,为了观看墙外的情景创造了跳板。朝鲜族有一句谚语“正月跳跳板,脚板不扎刺儿”。据说妇女们喜欢在正月跳跳板,是因为此时天气最寒冷,玩这种游戏既能御寒,又能健身。跳板用富有弹性的松木制作,成年人的跳板,长4.5—5米,宽35—40厘米,厚5—5.5厘米。跳板时两个人站在两端,由一人先跳起,落下时用双脚猛踏跳板,把对方弹起。跳板比赛一般分为拔高比赛和技巧比赛。拔高时在选手的脚脖子上拴绳,以选手向上升腾时所抽的绳子的长度来计算腾跳的高度。跳板技巧有前后分腿、空中滚翻、钻花环等花样。2006年朝鲜族跳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(二)民俗游戏

柶戏:可以进行个人比赛,也可以进行团体比赛。玩这种游戏要有柶、筹码、行马图三样东西。柶是4根小木条,把两根等长的小木段劈成两半就成为柶,粗细长短因场合而异。小型木条柶一般用荆条或柳条枝制作,长约4—5厘米,大型木条柶用较粗的树枝制作,长约30—40厘米。筹码称作马,可以随便找一样东西充当,如火柴杆、苞米粒、瓶盖、石头子儿等。但比赛双方所用的马不能相同,以免混淆。行马图一般画在白纸上,或圆或方,中间有两条交叉线,共29个站点,以出马快而多者为胜。

拔河:是一种团体性的比赛游戏,所用的绳子比较特殊,由主绳和侧绳构成。侧绳连接在主绳两侧,人们各站在主绳的两侧拽着侧绳拔河。主绳由两根组成,一根称作雄绳,另一根称作雌绳。两根绳的粗头均做成环状,进行拔河比赛时,把雄绳的环插入雌绳环内,而后在雄绳的环里插上一根木头,称作簪子木。主绳的直径有1米左右,由30—40根直径3厘米的草绳组合而成。参加拔河比赛的人少则几十人,多则几百人。如果在一个村里进行比赛,往往以村中央的一条道为界,居住在大道两侧的人各为一伙。如果两个村进行比赛,或以一条大道为界,或以一条小河为界。拉拉队敲锣打鼓,呐喊助威,场面十分壮观。在端午节等节日里拔河不仅是单纯的比赛,还是一种预祝丰收的集体性游戏。比赛的一方为东部、拉雄绳,一方为西部、拉雌绳。东象征男性,西象征女性。从人类的历史来看,最早从事农业生产的是女性,因而在一个村内进行比赛时,最终要让西部取胜。假如比赛3次,如果头两次东部获胜,第3次就要败给西部,借以象征农业丰收。

版权所有 :"2015中国·和龙国际马拉松赛"组委会
              京ICP备10025386号-7   |  策划支持:中奥路跑(北京)体育管理有限公司 

CHINARUN玩比赛 提供技术支持